早在2300多年前,人們就發現了熱釋電效應,但用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二十多年來,人們相繼發現和改進了許多重要的熱釋電材料,建立和健全了熱釋電理論,發現了熱釋電晶體的激發態極化和反常光生伏打等新效應,研制了性能優良的熱釋電探測器和熱釋電攝像管。至今,極性晶體熱釋電效應的研究是固體物理的重要內容,熱釋電效應已在許多技術領域獲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具有熱釋電效應的晶體稱熱釋電體。熱釋電體有線性熱釋電體和鐵電體兩類。前者其自發極化不通隨外加電場的反向而反向,后者其自發極化可隨外加電場的反向而反向。
利用熱電釋電效應可構成性能良好的紅外線敏感元件,一種優秀的熱釋電材料應達到以下要求:
1、光電開關中能充分吸收入射的紅外線。
2、為了使吸收的單位熱能對應大的溫度上升幅度,熱釋電材料應體積比熱小且方便加工成微型或薄膜化元件。
3、與溫度對應的表面電荷變化大,即熱釋電秒數P大。室溫的PS大,TC居里溫度適當高時,P變大。當TC低和P大時,TC低使工作溫度受到限制且P的溫度變化大。
4、與表面電荷變化相應的電容小,并能產生大電壓。
5、構成噪聲源之一的tano小。
目前已發現熱釋電晶體有一千多種,進行過研究的僅有一百多種,真正符合實際要求的僅有十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