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工業4.0發展道路 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立足各地發展實際,制訂各自的“工業4.0”發展路線圖,東部部分發達省市可以率先探索。 在科學認識中國工業所處的階段后,我們容易得出這樣的基本結論:中國還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這不是說我們要自外于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之外,而是要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工業發展實際,探索新形勢下工業發展的道路。除了工業發展基礎不同,中國確立的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戰略與工業4.0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可稱之為中國特色的“工業4.0”發展道路。 面對新形勢,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總體戰略,工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其支柱地位進一步加強,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已成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中國應制訂工業發展總體戰略,即工業發展路線圖,在“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基礎上,制定并實施國家層面的“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綱要”,打造以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特征的工業升級版。另一方面,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立足各地發展實際,制訂各自的“工業4.0”發展路線圖,東部部分發達省市可以率先探索。 德國提出的“工業4.0”,實質仍然是將信息網絡技術與制造業在產品、生產過程層面進行深度融合。 中國提出將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并推出了《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但對照德國“工業4.0”,中國在信息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標準化體系、制造系統管理等平臺建設方面投入力度尚需加大,尤其是國家相關部委、不同類型企業間的協同推進亟須加強,以支持更廣泛的研究開發和創新應用。 中國在高端裝備領域仍大量依靠進口,高端裝備業已成為制約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瓶頸。 近年來,中國將高端裝備制造業納入七大戰略型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并專門設立了大飛機重大科技專項、智能制造裝備專項,在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業結合方面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中國應搶抓新工業革命的戰略機遇,借鑒德國“工業4.0”戰略,加強信息技術在高端裝備中的應用,積極搭建平臺,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裝備制造生產企業與用戶的協同創新,率先實現高端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以支撐中國工業經濟升級版的打造。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能力建設,加快信息安全產業發展,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兩化融合形勢下網絡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為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安全保障,解決制造企業的后顧之憂。 同時,加強與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聯系與交流,借鑒其經驗和做法推動中國工業的轉型升級。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鼓勵和支持與互聯網密切結合的跨國公司、國際學術機構在華設立研發機構,搭建聯合研究平臺,同時支持和鼓勵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與國外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或生產基地,搭建全球創新網絡。(左世全) 本文來源于http://www.gkong.com/item/news/2014/09/80761.html |